日期:2023-09-20来源:妈妈好孕网人气:452+
:中药现在已被广泛使用了,在药店包好药,一般都有免费代煎服务,这大大方便了广大上班族。毕竟熬中药太费时间了,可殊不知药店帮着熬与自己在家熬的效果相差很大。一般药店只熬一遍就算了,对药材浪费太大了,而自己在家熬甚至可以熬三遍,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自己在家熬最好,时间紧也要挤出来。那中药怎样熬才好呢?熬中药的学问也不小,所用的器具、火候、时间等都是有讲究的。
中药熬药的过程 1、砂锅熬中药是最理想的。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,根据药的多少加水,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(千万不要加少了,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)。大约泡20分钟左右。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,这样泡的均匀一些。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,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,或者可用温水,这样效果更好邮箱。 2、中药泡好后,放在煤气炉子,或者蜂窝炉子上面开始熬制。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,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,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。看着表,到时间后,如果药汤还是很多,可以再继续熬一会。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,那只能倒掉。熬中药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才行。熬完后,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,再用药淋子过滤,这样效果更好。 3、第二遍熬制时,可以加温水,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。也是熬20分钟左右,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,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。若药汤较多,可以再多熬一会儿。 4、有时间的话可以熬第三遍,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。但是一般情况下,熬两遍就可以了,第三遍的药力很低了,但可以熬完用药汤泡脚。 5、在倒中药时,一定要小心烫手。盛中药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锈钢的,这样中药不易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。 6、中药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,一定不要再加水,必须倒掉,因为熬干的中药毒性相当大。这一点很重要,熬中药时一定记好时间,应该有人专门在旁边看着。 7、中药很苦,喝完后可以吃块冰糖。但熬制中药过程中不要加糖,那样很影响药效。最好憋着一口气喝完,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苦了。 中药熬多久才好? 中药熬多久,是依药物的性质而言的。一起去具体了解下吧。 养生导读:中药现在已被广泛使用了,在药店包好药,一般都有免费代煎服务,这大大方便了广大上班族。毕竟熬中药太费时间了,可殊不知药店帮着熬与自己在家熬的效果相差很大。一般药店只熬一遍就算了,对药材浪费太大了,而自己在家熬甚至可以熬三遍,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自己在家熬最好,时间紧也要挤出来。那中药怎样熬才好呢?熬中药的学问也不小,所用的器具、火候、时间等都是有讲究的。
中药熬药的过程 1、砂锅熬中药是最理想的。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,根据药的多少加水,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(千万不要加少了,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)。大约泡20分钟左右。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,这样泡的均匀一些。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,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,或者可用温水,这样效果更好邮箱。 2、中药泡好后,放在煤气炉子,或者蜂窝炉子上面开始熬制。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,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,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。看着表,到时间后,如果药汤还是很多,可以再继续熬一会。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,那只能倒掉。熬中药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才行。熬完后,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,再用药淋子过滤,这样效果更好。 3、第二遍熬制时,可以加温水,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。也是熬20分钟左右,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,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。若药汤较多,可以再多熬一会儿。 一、煎药容器以砂锅、搪瓷器皿、不锈钢为宜,严禁用铁器。 二、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。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-3厘米。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。 三、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,一般药为30分钟。解表药、清热药、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,沸后煎15-20分钟。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,改用文火慢煎40-60分钟。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-3次。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,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。 四、煎药量:儿童每剂50-100毫升。成人每剂150-200毫升。 五、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。 1、“先煎药”:煮沸10-15分钟,再加入其它药同煎。 2、“后下药”: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,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。 3、“溶化药”: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,取药汁,微火煎煮,不断搅拌溶解即可。 4、“冲服药”: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。 5、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。 注意事项 1、喝中药要在饭后,以免肠胃不适。 2、一般熬一副中药分两次喝,早晚各一次。 3、喝中药期间忌辛辣、生冷、油腻等的食物,多吃蔬菜水果。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babytaobao.com/zhongyi/286581.html
上一篇:警惕!青光眼早发现早治疗为妙
下一篇:视力模糊或是脑垂体瘤作祟
Copyright 2005-2024 妈妈好孕网 |陕ICP备2021008751号-2
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